“机器人竟然能自己变形!”“我长大也要做科学家!”7月10日,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内,来自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的20余名青少年在“未来科技营”活动中发出了连连惊叹。这场由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精心组织的科普活动,通过沉浸式科技体验,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创新的种子。
活动当天,教师第五党支部联合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教师第一党支部、学院“e智同行”师生党支部赋能乡村数字教育实践团等单位,共同为青少年打造“科技+红色”融合课程。在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,专业教师用生动语言解析前沿科技;在时钧园,科学家精神通过鲜活故事变得可触可感;机器人实践环节则成为全场焦点,“e智同行”实践团师生手把手指导操作,让青少年亲身感受人工智能的奥秘。
“我们构建了‘理论+实践’双轨课程体系。”教师第五党支部书记景朋森表示,“既要让孩子理解科学原理,更要激发他们的动手创造力。”活动现场,10余名中老人社区志愿者全程护航,既保障安全又适时引导,形成“党建引领、师生协同、社区联动”的育人新格局。
此次活动是教师第五党支部深化“数智乡村”党建联建共建的创新实践。通过整合高校科研资源,将实验室转化为科普阵地,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,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触摸科技脉搏,传承科学精神。未来,支部将持续打造“智启未来 代际共创”系列品牌活动,构建“高校-社区-乡村”协同育人网络,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后备力量。



作者:郁剑、景朋森(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(人工智能学院))
审核:高辉庆